在創業公司做產品,是種怎樣的體驗?
最近幾年,我們看過太多創業公司成功上市的案例,這總能激起一些人的熱血,讓他們蠢蠢欲動,欲罷不能。
但我們總喜歡忽略一些明知的事實,那就是創業成功的概率??催^一個新聞,說是中國創業企業的死亡率高達98%。這個數據雖然沒法考證,但至少說明創業的艱難。
說來慚愧,畢業后,一直都是在創業公司。變的是公司,不變的是似曾相識的經歷。
其實關于創業的艱難,之前已經說過幾次,今天再次談到這個話題,因為又有了新的感悟。只不過這次僅僅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想在創業公司做好產品,你至少需要知道下面這幾點。
一、老板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這一點要有心理準備,那就是你可能就是一個畫原型的,真正的概念和想法,其實都是老板的。
其實這一點,仔細想一想,也無可厚非。大部分的創業公司,最初的點子,都是老板的突發奇想或深思熟慮,所以往往最初的產品概念,都是老板腦中最想要的東西。
這時候,做為產品經理的我們,如果能和老板有思想火花的碰撞,那求之不得。如果沒有,可能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妥協,老板說啥就是啥也不足為怪。
像我們之前的創業項目,創意的出發點就是老板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痛點,然后想著通過做一款產品來改變現狀。
那你會問,既然都這樣,那在創業公司做產品,是不是就沒有任何發揮的余地了呢,那當然不是。
因為老板很多時候,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概念或者方向,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我們去支撐。做產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考慮實現可能性。而且很多時候,老板并不是典型用戶,他們僅僅是從自己的角度提出所謂的解決方案。我們需要將這樣的需求抽象出來,結合產品的目標用戶,綜合考慮。
老板雖然是最大的產品經理,但我們卻可以好好利用這個資源。
二、管理混亂是常態,習慣了就好了有管理還算不錯的,頂多就是混亂而已。更可怕的是,沒有管理。
創業公司,或者說創業團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數可能就在10-20左右。一切都是以目標結果為導向,過程中的那些瑣碎細節,一般是不太會關注的,更就談不上管理了。
當然了,這種狀態也不會一直持續。等業務量上來,員工數增加后,就會發現有些事情,沒有管理制度的話,是難以長久發展的。
不過,你不要以為有管理的就是好的開始。如果是從頭來的,往往管理就是混亂的開始。因為之前的自由散漫慣了,突然有制度規范的約束,會顯得格格不入。
像我們公司,是從外包項目起步,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做產品,從來不畫流程圖,從來不寫PRD,所有的功能都是靠口頭溝通,說句不好聽的,很多東西,連產品經理自己說過都忘記了。
后面隨著項目越來越多,開發周期越來越長,溝通成本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自然就是要所有過程留痕,所有流程、說明都留檔了。但這又導致了前期產品投入的時間過多,流程繁瑣的問題。
管理混亂不可怕,敢于改變的公司,才有進步的空間。
三、小孩子才做取舍,大人當然是全要做為產品經理,根據公司的開發資源,進行需求的合理評估,是產品執行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的環節。
但這看似簡單且合理的事情,有時候卻是最奢侈的。為什么這么說?
創業公司,多的是想法,缺的就是資源和時間。往往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很急。結果你知道的,996就這么來的。
大到公司戰略規劃,小到產品功能迭代。正常來說,都需要有個明確的路線規劃,在不同時期做不同事情,按部就班,而且也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反饋。當然了,那是正常來說。
我們公司之前在做產品的時候,只要看到市面上好的功能,無論我們的客戶是否需要,都要加上。
看到別人有積分,我們要??吹絼e人有商城,我們要??吹絼e人有營銷活動,我們要。功能雖然加班加點上線了,但用戶根本就不用,因為最核心的業務都還沒走通。
老板,全要沒有問題,咱們分期行不行。
四、夢想當然是要有的,但是太遠了說實話,所謂的夢想,實現了,就是夢想,沒實現,那就是幻想。只可惜,這么多年,一直都是活在老板的夢想里,而在自己的幻想里。
從創業者角度來說,當然需要有所謂的目標來支撐。你叫它夢想也好,你叫它情懷也罷,這是能堅持的最后。但在生存面前,上面說到的那些,是不是可以讓路?活都活不下去,卻還要在那堅持所謂的情懷;工資都發不出來了,卻還在那大談特談遠大的理想。
錯把員工當創業伙伴,這是很多老板都喜歡干的事情。
本文由摸索網(http://www.ekklesiya.com)發布,不代表摸索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