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醫藥電商,數字化升級成為實體藥店發展重點
疫情期間,藥品和衛生防疫用品銷售成為最大黑馬。從以口罩為代表的常規防疫產品,到相對冷門的家用醫療器械類產品,在這次疫情中,它們都成了消費爆款。
2019年12月份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春節前疫情迅速升溫。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9日,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0171例,疑似病例23589例。
疫情期間,藥品和衛生防疫用品銷售成為最大黑馬。消費者在國家號召下盡量居家,不外出購物,線上醫療健康用品銷量激增,搶購熱潮持續不斷。從以口罩為代表的常規防疫產品,到相對冷門的家用醫療器械類產品,在這次疫情中,它們都成了消費爆款。
疫情發展迅速,期間,醫藥電商快速響應用戶需求,迅速組織貨源,并紛紛承諾 “不漲價、不打折”和O2O服務“不打烊”等,保證了市場供應。與此同時,醫藥電商平臺也不斷向武漢捐款捐物,支援抗災。
據不完全統計,平安好醫生和1藥網分別向武漢捐贈20萬只和10萬只醫療專用口罩;藥師幫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100萬元;已搭建互聯網醫院的醫藥電商則通過免費的線上發熱門診咨詢和心理咨詢,為更多用戶提供服務。
分析認為,伴隨疫情持續發酵,醫療電商行業將發生以下三個變化。
藥品進入更多人的“線上采購清單”,醫藥電商平臺品牌認知度增加由于疫情發展迅速,各大綜合電商平臺上,口罩、酒精、消毒泡騰片、預防藥品等產品被搶購一空,醫藥電商成為了用戶“搶貨”的重要途徑。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春節期間(1.24-1.30),醫藥電商活躍人數峰值達到148.21萬人,平均增長5.44%。
1藥網、康愛多等頭部醫藥電商平臺,由于口罩、常用藥品等的庫存較為充足,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被更多人所熟知。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春節期間(1.24-1.30),藥房網的日活平均漲幅最高達到了7.15%。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大廠親自下場后,迅速搶占了醫藥健康線上銷售的主要市場份額。但在此次疫情爆發的過程中,可以看到的是,醫藥電商在供應鏈、物流、倉儲、技術、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能力與大廠相比也毫不遜色,貨源儲備充足,發貨迅速,使C端用戶對其品牌的認知度有所提升。
實體藥店與線上融合需求增加,醫藥O2O成為主要發力方向受到春節+疫情的雙重影響,醫藥O2O因其便捷且安全的特性,受到大眾熱捧。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自1月21日起至2月1日,醫藥O2O廠商日啟動次數明顯升高,增幅近50%。
Analysys易觀分析認為,受到疫情的影響人員流動性降低,實體藥店客流量受到沖擊,推動實體藥店與線上融合發展。而醫藥電商因物流緊張而導致貨物配送延遲,影響用戶體驗,與線下藥店加深合作、協同發展將成為主流。
隨著美團、餓了么、京東到家等大流量平臺的進入,帶動醫藥O2O在流量、物流、技術等各方面高速發展。通過餐飲外賣的高頻場景帶動醫藥購買的低頻需求,醫藥O2O迎來合適的發展時機,成為主要發力方向。
以義診形式推動患者體驗“藥+醫”閉環服務,培養用戶線上購買處方藥的行為習慣根據Analysys易觀不完全統計,“醫藥電商+互聯網醫院”幾乎已成為行業標配。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大部分醫藥電商上線“義診”活動,為用戶提供專業的診前建議,并實現藥品銷售的服務閉環,從而培養用戶線上購買處方藥的行為習慣。
本文由摸索網(http://www.ekklesiya.com)發布,不代表摸索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