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產品經理如何華麗轉身?
在產品經理群體中,即有專心供職于一家公司的,也有專注于當外包產品經理的。那么這兩種類型的產品經理在工作內容與能力要求上有何差異呢?作為外包產品經理又該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呢?
這得從一個故事說起:
歷經5年的時間,朋友的外包項目終于黃了。
甲方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F在要糾正錯誤。
對于乙方公司來說,這很正常,可惜的是后續這塊業務收入沒了,但之前也是掙到錢了的,并沒有很大的損失。
但對于朋友來說,在這種項目里面浪費了這么長時間。夾在甲方和開發中間,心力交瘁,能力卻沒有提升,想跳槽也不好找工作。
80%的外包產品經理都有的迷茫三問:
我還要繼續在這里待下去嗎?
我跳槽去常規的互聯網公司人家要嗎?
外包產品經理如何縮短差距,華麗轉身?
想要上岸,先來找找兩者的不同:
一、工作內容對比我們對比下產品經理在這兩者中的工作任務和流程:
在外包項目中,產品經理的工作重點:接收甲方需求,根據甲方要求完成產品設計,和甲方確認功能,再交由技術進行開發。如果遇到技術實現不了的問題,再和甲方溝通修改方案。主動權都掌握在甲方手中,由他說了算。所以產品經理會覺得很憋屈:我就是一個工具。
從外包公司層面來說,定位可能就不一樣,有的崗位都不叫產品經理,而叫業務需求分析師。那首要任務就是做好甲方和開發的連接,有點文秘的感覺。
在常規的互聯網公司,產品設計的主動權掌握在產品經理手中。先去調研用戶,收集到最真實的需求,再進行篩選、分析,決定需求的優先級。然后才進行產品設計,設計完后進行產品經理內部的評審,以及團隊所有人參與的大評審,之后才能進行開發。
看似外包項目中,產品經理很輕松,不用動腦子,甲方怎么說就怎么做好了。但產品經理的價值和刺激點,恰恰是外包項目中缺失的調研和互懟環節。一個有志向的產品經理,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雄心的,不甘心只當一個工具。
由于年少不懂事,一不小心入了外包的坑,幾年下來,發現能力上差距就拉開了。
二、能力要求對比這是騰訊資深產品的能力要求模型,涉及了20個方面。
我們挑一些比較重要的點來做對比,因為有些點:比如說營銷與推廣策略,常規互聯網公司的基礎產品經理也是用不到的。(能力的要求按照0-5來打分,5為最高分)
從兩者能力要求的對比來看,常規產品經理對行業的認知、用戶調研、產品規劃、運營數據的能力要求是遠高于外包產品經理的。在學習、用戶需求理解、產品設計和技術理解的能力上,要求也更加高一點。
當然值得肯定的是,外包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等基礎素質是毫不遜色的。
在外包項目中待的時間越久,這種能力的差距可能就越大。
三、能力提升建議既然知道了能力的差距,我們就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做重點的提升和改善。
1. 提升行業認知對行業的認知,不僅包括宏觀環境下,行業的發展路程、現況問題、未來預期,也包括這個行業從事者的行為特征,以及相關行業之間的聯動關系。
如果說行業處于飛速成長期,功能就要快速迭代,還要培養操作者的使用習慣;如果行業處于成熟期,功能就要做細做精,盡量符合操作者的已有習慣。
比如說電商行業,從2003年至今,已經處于高峰時期了,這套體系已經相當完善了,不同電商平臺之間的功能也做的大同小異。于是有的開始了新概念,比如新零售;有的開始了側重冷門品類,有的開始集合物流、供應商等上下游產業。
如果產品經理能對行業有個比較好的認知,在做產品時可以減少偏離的風險。這方面的認知主要來源于兩部分:網上資料和親身經驗。所以外包產品經理,可以多去查查外包項目的行業情況,多向甲方請教下相關知識。
2. 增強用戶調研本文由摸索網(http://www.ekklesiya.com)發布,不代表摸索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