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產品的廣告變現效率?
對于產品來說,實現商業模式的閉環與盈利是支撐產品活下去的關鍵步驟。而廣告變現就是實現產品收入的一項重要方式,那么在廣告變現上,我們如何達到最大收益呢?又該如何有效監控,并對問題行為做出改進呢?
對于大部分移動互聯網公司來說,廣告變現是產品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廣告變現效率對于公司來說就尤為重要。
但是,在廣告實踐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廣告的填充不夠、eCPM太低,該展示的廣告沒有展示出來,又或者廣告位選擇不合理導致用戶負面反饋變多,這些種種問題都會影響我們的廣告變現效率。
接下來,我們將會從整體產品變現和具體廣告位優化兩個層面分別介紹如何提升我們產品的變現效率。
Part I 廣告黃金公式我們先從宏觀上看產品的廣告收入是如何計算的,下面是移動產品廣告變現的黃金公式:
廣告收入 = 活躍用戶數 * 商業流量比例 * 人均廣告展示數 * 廣告點擊率 * 單次點擊廣告價格
(Ad Revenue = DAU * MTR * AvgAdImps * CTR * AdPrice)
每一個從事廣告變現的人,都應該理解該黃金公式中每一項的意義,并知道如何針對具體的因子去優化和提升。
活躍用戶數(DAU):產品每天至少使用產品一次的用戶數;
商業流量比例(MTR):活躍用戶中進入廣告場景的用戶占比,即有可能看到廣告的用戶比例;
人均廣告展示數(AvgAdImps):能夠看到廣告的用戶每天平均能看到的廣告次數;
廣告點擊率(CTR):實際點擊廣告的次數在整體廣告展示次數中的占比,即廣告點擊率 = 廣告點擊次數 / 廣告展示次數;
單次點擊廣告價格(AdPrice):每一次廣告點擊廣告平臺愿意支付給我們的價格;
首先,我們應該如何優化商業流量比例?并且如何確定合適的廣告展示次數?
在提升商業流量這件事上,不少開發者都直接選擇盡可能多地開辟廣告位,期望以量取勝。但是為了平衡用戶體驗,不建議我們在產品里添加過多的廣告,因為這樣很可能會降低用戶留存,從而影響用戶生命周期價值(LTV)。
其實,商業流量不在乎數量而在乎質量,我們需要在產品里選擇合適的場景添加廣告位,北京三環的小一居也貴過7、8線城市的大平層。應該怎么在產品中選取合適的廣告位呢?可以參考《廣告場景選取三要素》。
一般我們會把這CTR和AdPrice這兩個指標統一起來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千次展示收入(eCPM)。
?那么,eCPM應當如何優化?也就是如何獲得合理的CTR和更高的AdPrice?
這里的關鍵在于選取主流的、大型的廣告平臺合作,比如海外市場選擇Admob、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國內的廣點通、百度、穿山甲,因為他們往往擁有更多的廣告主,而且他們一般都處于整個生態的上游,拿到廣告的單價也會較高;同時,他們有著更強大的技術和算法能力,可以根據我們的用戶偏好推薦給用戶更加合適的廣告,從而提升廣告的CTR和最終的轉化效果。
Part II 廣告漏斗模型現在,我們將目光轉移到更加微觀的層面,來看具體每一個廣告位的變現效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并且試圖找到針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優化之道。
我們先看下面這個廣告漏斗,將廣告從請求到轉化自上而下分成五層,漏斗旁邊標注著層級之間需要關注的指標。
作為一名商業化產品經理,特別是從事廣告變現相關工作的時候,我們尤其需要明確這四個指標(廣告填充率、廣告展示率、廣告點擊率、廣告轉化率)的意義、如何計算、可能的影響因素以及對應的優化方案。
1. 廣告填充率(Fill Rate)廣告填充率,指的是從發起廣告請求到實際有廣告填充的比例,即廣告填充率 = 廣告填充數 / 廣告請求數。
廣告填充率理想情況當然是達到100%,但是實際上幾乎沒有可能,主要是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廣告平臺暫時沒有匹配當前用戶的廣告資源。比如,該地區當前沒有可用的廣告主,該用戶不是已有廣告主的目標用戶,甚至還有可能廣告平臺出現服務故障這種小概率事件;
網絡原因導致廣告沒有正常返回。比如,部分地區或者情境下由于用戶的網絡不佳,廣告資源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返回給客戶端,從而表現出無廣告填充。
對于第一種原因,我們可以通過廣告瀑布流的辦法解決,這是當前最主流的一種廣告聚合方式,基本邏輯是先請求A廣告平臺的廣告,如果A沒有返回廣告,則請求B廣告平臺,依次類推,直到有廣告返回或者所有層級的廣告平臺都已經遍歷結束。
本文由摸索網(http://www.ekklesiya.com)發布,不代表摸索網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